宿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宿工信发〔2021〕12号
|
|
|
|
关于印发《市工信局2021年安全生产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工信局,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经发局(招商与经发局),局各处室:
现将《市工信局2021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宿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2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宿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办公室 2021年2月22日印发
市工信局2021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工信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和国务院、省、市督导组工作要求,始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为目标,全面巩固“一年小灶”成果,深入开展化工行业和木材加工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源头管控,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基层基础,建立健全重预防、抓标本的长效机制,推动工信系统在安全生产领域“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
1. 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纳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每个月不少于1次,通过工信讲堂、业务培训、集中学习等形式,全年开展全员安全生产专题学习5次以上。在宿迁工信网站,微信工众号等开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在行动”专栏,切实解决思想认识不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和抓落实存在差距等问题。围绕“学重要论述,促安全发展”专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赴县区和企业安全生产宣讲,讲清楚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安全与发展,讲清楚“一年小灶”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讲清楚专项整治“三年大灶”有关安排,推动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到工信系统各级干部职工,落实到基层、企业和员工。
2.严格落实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配合市安委办严格执行《江苏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规定》,加大宣传力度,扎实推进安全风险网上报告系统使用,督促、指导县区工信部门和相关行业工业企业认真对照安全风险目录,规范风险辨识管控清单,实现6月底前相关行业规上工业企业完成首次安全风险报告,年底前所有工业企业完成首次报告。深入排查分析相关行业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问题,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精准督查,督促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管理,防早防小化解各类安全风险,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3.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生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局各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指导挂钩联系县区和相关产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督促企业隐患排查和整改落实,定期实地检查重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帮助解决安全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局各处室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条线、本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在发展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及技术改造等方面统筹考虑安全生产,指导相关行业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两化融合,推进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等作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4.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制。将安全生产纳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每半年听取全局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信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局领导班子成员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责任清单并督促检查,修订印发《宿迁市工信局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对全局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健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制度,将安全生产纳入对县区局和处室的综合考核体系,作为工信系统年度考核和干部职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全局安全生产工作督查检查,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情况纳入督查督办内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问题隐患交办督办工作机制,对发现的企业安全隐患问题,督促企业迅速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对问题隐患排查和整改落实情况,实行“闭环”销号管理,定期开展“回头看”检查。
三、深入推进化工产业整治提升行动
5.深入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坚持领导责任不变、工作专班不撤、督导机制不改,持续抓好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发现问题的深化整改,推广复制典型经验做法,在深化巩固责任体系、工作机制、制度规范等方面成果的基础上,聚焦重大风险、聚焦关键环节,全力抓好推进落实。实施专项整治市县(区)联动督导,加强专项整治全过程的监督检查,采取月调度、季通报等方式,强化对突出问题、重大隐患的跟踪督办、闭环整改,全面调度、跟踪问效专项整治推进情况,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向纵深发展。全年实现5户化工生产企业关闭退出、11户企业停产整改、45户企业限期整改、1户企业搬迁重组。
6.加快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提档升级。围绕化工行业整治提升相关要求,淘汰一批规模以下低端化工企业,年底前完成退出类企业退出园区。推动红叶气体搬迁入园,与园区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推进仍未完成整改任务的停产整改和限期整改企业。全面梳理园区企业间主要产品和原材料供应链关系,进一步密切园区内部企业产业配套关联性,通过补链、强链等措施,打造上下游配套齐全的生态化工产业集群,夯实园区封闭管理基础,2021年将化工集中区申报升级为省级化工园区,2022年底实现园区内产业配套。
7.深入开展化工和船舶修造行业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督促指导化工和船舶修造行业企业开展自查自改、边查边改,3月底前所有危化品使用单位建立“一企一档”,6月底前形成问题隐患整改清单,全面摸清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现状,全面强化使用单位主体责任落实。组织专业力量全面排查、依法开展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对重点企业、重要场所、重要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治理,建立风险档案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分类施策,全面遏制使用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四、加快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8.持续推进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按照转型升级标准,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搬迁入园、提升改造、兼并重组“四个一批”行动,推动产业向集中化、大型化、特色化、基地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实现安全隐患全面消除、污染排放全面达标、产业结构布局全面优化、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对照安全标准无法达标的企业、在整改期内按照标准整治后仍未能通过评估验收的企业,2021年上半年要组织“回头看”,检查是否依法全部关停到位;对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新区)内生产工艺落后、产品低端、贡献度低的一般企业,2021年底全部退出;对列入国家限制类目录的工艺、技术、装备,2022年底淘汰完毕。
五、持续推进其他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9.深入推进粉尘涉爆和深井铸造企业整治。配合市应急管理局对照粉尘涉爆企业6项重点执法事项和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7项重点执法检查事项,2021年底前,开展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作业人员10人以上企业、所有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执法检查,2022年底前,完成所有粉尘涉爆企业重点执法事项检查,持续推进问题隐患闭环整改。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铝镁机加工企业涉爆粉尘(废屑)处置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铝加工(深井铸造)行业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促进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2022年底前,深度解决铝镁粉尘(废屑)处置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和突出隐患问题;从产业优化升级、严格项目审查、安全技术改造等方面开展联合检查,切实提升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工作机制
10.狠抓安全生产源头管控。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制度,从安全、环保、技术、投资和用地等方面严格准入门槛,高标准发展市场前景好、工艺技术水平高、安全环保先进、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针对化工技改项目核准备案,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联合会审机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达不到安全标准的,一律不予立项、审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大淘汰高危落后产能力度,按照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落后工艺的要求,减少高危险性、高敏感度生产企业推进涉及危险工艺技术的替代改造。
11.切实提升产业本质安全水平。认真落实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综合运用市场、法治等手段,依法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工艺和产能。全面排查建库,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联合惩戒,深入推进工业围城中心城区关停搬迁改造、“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和板材加工行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支持工业重点安全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安全领域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积极创建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和省级示范智能工厂。推进“互联网+制造业”,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创新,从源头治理上指导相关行业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12.创新整治整改工作机制。按季度牵头开展企业联合监管执法检查,督促化工和木材企业“一企一策”整治方案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特别是重大安全隐患整改落实的情况。开展化工行业安全生产述职问询活动,化工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半年向市化治办进行述职,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每半年向县区化治办进行述职,定期汇报个人及企业在安全生产履职尽责方面开展工作及存在不足,督促其提升思想认识,切实强化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大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开展化工生产企业问题隐患互查工作,充分发挥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专业人才的专业力量,组织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及关键岗位操作的专业人员进行企业直接隐患互查,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提升化工产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